
李云迪,18岁成为空缺15年之久的国际肖邦钢琴大赛第一名,从川音学子到有国际影响力的著名钢琴家,弹钢琴成为他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有的时候是欢乐、有的时候是挑战、有的时候是不断的自我超越,在弹钢琴的过程中你会遇到困难,你会受到挫折和阻力,但这种超越和突破困难的感受,恰好就是更高级的一种快乐。”
“当全身心演奏一个曲目时,你会感觉到轻松愉悦,甚至是简单的感受,因为你的注意力在这一点上,速度、状态、风格、气氛、演奏格调,这些通过酝酿终会达到。”
李云迪的意思是,气度,是决定弹奏者水准和表达风格的一大关键。“艺术没有一个绝对的思路,但我的处理方式首先是对作品进行一个了解,因为古典作品都是作曲家在以前那个年代创作的,那个年代的历史、背景、作曲家本身的气质和故事,都是我要去学习去关注的,然后再根据自己练习的状况、对作品的熟练程度,对曲子进行解析。我相信现在每个教钢琴的老师都会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练习的指导和建议。”
要弹好钢琴,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众多的钢琴家都各有观点,李云迪坦言,学音乐、弹钢琴,首先需要一个放松的环境,放松的同时又需要专注的能力,“这种度的把握需要家长和导师因人而异地进行指导,对我而言,弹琴之人对音乐的兴趣、演奏过程中如何投入与专注于指尖的音乐是最重要的。”

学琴的枯燥往往让学子疲倦,如何克服与精进,困扰众多学琴的家庭。“在孩子学琴的过程中,时常给他(她)一些目标,比如参加一些比赛,以当成训练的促进,这是可行的。学琴是件艰苦的工作,每个阶段都要确定目标。孩子在小时候对目标的概念不明,这就需要师长帮他确立与引导,但在目标确立过程中不能将目标变成要绝对完成的任务压力,紧逼绝不是完成目标的方式。这也有违音乐、艺术的规律。”李云迪提到,将上台表演、参加比赛的机会变成一种促进他才艺展示的锻炼,是一个提升钢琴技艺与领悟力的好办法。
忙成飞人的李云迪,如今要考虑的,是如何将自己变成春晚不停旋转的小彩旗,不晕不倒不口渴———发专辑、全球巡演、做政协委员拿提案、担任钢琴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与时间为敌。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掌握轻重缓急,学会统筹兼顾,当然是多重身份的李云迪走到现在依然能保持古典音乐家气质的最大原因。
超高的曝光率和近到无处可藏的网络逼视并没有消解李云迪作为一个偶像的影响力。虽然在近一两年来,一系列说不清道不明的网络纠葛、攻击甚至是谣言侵蚀着他的音乐时间,刚开始他实在无心站出来澄清什么,而后开始拿起法律的武器反击。当然,“找力宏”“晒女友”的余波未了,他的团队也一边保持对媒体的谨慎距离,一边不断应付网络上“像上班一样保质保量的”谣言攻击,李云迪的态度是“至少我让更多人知道了肖邦。话题是时代带来的,我无法控制,我曾说过,我的性格不是去硬拼,但我会有立场。”

原创文章,作者:曼海姆音乐艺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1go.cc/liyun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