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霍洛维茨(Vladimir Horowitz,1903-1989)▲
众所周知,人类的五指长短不一、力量也强弱分明,这样的手放于钢琴上那高低不平、前后参差的黑白键时,别说去弹,未经训练连摆个手型都是拗手的。
而弹奏各式大小调音阶,更难做到统一音质和速度,这就是很多学生学到车尔尼作品299阶段就会出现“钢琴暂时休息一下,把重心放在文化学业上”的原因——再学下去太痛苦了,想进步非常困难。
中外各国,从业余钢琴考级到专业音乐院校都设有音阶和琶音技术的专项考试,“英皇考级”也不例外。


有趣的是,1级的标题是《音阶与分解和弦》,8级的标题是《音阶与琶音》,严谨而专业。
分解和弦就是分解和弦(broken chords)
“英皇考级”对音阶和琶音技术的考核十分全面,侧重点也很有意思,举例来讲(以下为ABRSM钢琴1级的考核内容):
◆ 音阶:C,G,D,F大调以及a,d小调☆ 可由考生选择旋律小调或和声小调分手弹奏2个八度☆ 左手弹奏时,考生可选择上行或下行
◆ 反向音阶:
C大调
☆ 双手从主音(同音)开始弹奏1个八度
◆ 分解和弦:
C,G,F大调以及a,d小调
☆ 分手弹奏
英皇考级与国内考级有着明显区别,下面细数两者不同:
一般国内考级直至8/9级才会出现的反向音阶,在“英皇考级”1级就有了,这是更合理更实用的设置,因为不少初级乐曲都有反向音阶或反向级进的片段。
这项国内考级一般不作要求,但实际上很多学生存在双手流畅的音阶未必能单手完成的尴尬情况,这是因其过于依靠肌肉记忆而非理性分析并找到指法规律的结果。因此,“英皇考级”的所有级别都会考察单手弹奏。
▲ABRSM钢琴1级音阶的速度▲
ABRSM钢琴1级音阶速度,其含义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分钟节拍器打60拍,而音阶是以八分音符写成的,也就可以换算成每秒弹2个音。
ABRSM钢琴8级音阶速度,换算下来约每秒弹6个音。
很明显“英皇考级”相比国内考级,尤其是高级别动辄每秒近10个音的速度,可以说是相当“宽容”了,甚至说根本就不追求快速,以下是官方对速度标记的解释:
“谱面上的速度标记是建议使用的最慢速度,也是考官的基本要求。有经验的教师知道什么样的速度适合自己的学生,但重要的是要避免由死记硬背造成的音阶和分解和弦的机械演奏。这样的演奏不能体现出手指的能力,而手指的能力是提高技巧的关键。”
“英皇考级”的音阶和琶音大概是所有知名考级中最慢的,它不追求快速,那追求什么呢?我们来看另一段官方介绍:
考官将从以下方面考查学生:· 良好的节奏感,没有不适当的重音· 均匀、饱满的声音和音乐起伏· 良好的连奏· 能准确流畅地演奏不同种类的音阶与分解和弦
· 能自信地处理有难度的技术,如拇指的换位和双手的配合等
这几乎是专业的音阶和琶音演奏标准!相比让业余学生去追求不切实际的每秒10个音(笔者在担任过的比赛或考试评委生涯中,从未见过真正能以四分音符144速度演奏音阶的业余学生,一个都没有),“英皇考级”更希望考生把音阶演奏得像音乐那样动听美丽。

再比如上文提到的“均匀、饱满的声音和音乐起伏”
试想着将一条枯燥的音阶演奏成这样

请注意:好听的标准是丰富多样的,由强到弱由近至远同样好听;所有音强如坦克般碾压似猎猎雄风,或所有音弱如羽毛般轻盈似微风抚面,也同样好听。
一味追求快速,只能导致本就能力不强的业余学生(尤其是初学者)技术变形,不能“自信地处理有难度的技术,如拇指的换位和双手的配合”。
原创文章,作者:曼海姆音乐艺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1go.cc/yinghuanglianxizishi/